旬阳县魔芋产业率先发展的思考
时间: 2015-10-14 22:15:17 来源: 魔力魔芋大品牌 值得信赖
旬阳县魔芋产业率先发展的思考
陈和润
(陕西省旬阳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陕西旬阳 725700)
旬阳县地处陕南秦巴山区,安康市东南部,汉江横贯其中。县城位于汉江、旬河交汇处,曲水环流,状若太极,被誉为“中华天然太极城”。全县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,辖22个镇305个村(居、社区),总人口45万人,是革命老区县,年降水量852mm,年均温度15.4℃,是全国富硒魔芋最佳适生区之一,魔芋是该县的特色产业,年种植面积近6万亩,产业常受魔芋软腐病的影响,产量低而不稳。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县魔芋产业,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循环产业体系,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按照中共安康市委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旬阳县率先发展的意见,结合旬阳县实际状况,就魔芋产业率先发展谈几点看法:
一、生产基地建设
(一)加快种源基地建设
培育优质种源是加快魔芋产业发展的基础。要加大魔芋良种繁育扶持力度,加快制定魔芋良种补贴政策,支持种植大户、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开展优质种源基地建设。县上重点抓好一个800亩原原种基地建设,各镇重点抓好4000亩原种基地和2万亩商品种芋基地建设,尽快形成县、镇、村三级良种芋繁育供给体系,确保全县种源供应数量稳定、质量保证,实现全县种芋供应自给自足。
(二)大力发展林下种植
林下种植是解决魔芋种芋繁殖和病虫害防治的重要途径。要进一步完善和总结林下魔芋种植技术和经验,大力推广魔芋林下种植模式。鼓励农户有序开发和利用我县林地和退耕还林土地发展林下魔芋。积极推广果(经济林)芋立体栽培和“畜、沼、芋”循环农业经济模式,着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益。要继续深化林权制度配套改革,鼓励种植大户、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林地流转,发展规模经营,推动林下魔芋种植向规模化、集约化、基地化发展,促进魔芋产业可持续循环发展。力争到“十三五”末全县发展林下魔芋种植基地4万亩,培育10亩以上种植大户2000户。
(三)加快推进园区化发展
要将园区化发展模式作为提升魔芋产业扩规模、上水平、增效益的主要抓手。按照板块推进、规模发展的思路,大力推广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科学规划布局魔芋产业园区,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产业园区建设,大力支持业主按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标准,构建畜沼芋、林芋蜂、种养加循环发展和一三产相融、二三产相连融合发展的现代魔芋产业园区。要进一步加大项目整合力度,聚合部门资源,推动生产要素向产业园区聚集,促进魔芋产业园区做大做强。到“十三五”末,全县建成不少于300亩的魔芋核心示范基地20个、辐射带动县级魔芋产业示范园区10个,标准化种植面积不少于6000亩;建成不少于500亩的核心示范基地10个、辐射带动市级魔芋产业示范园区5个,标准化种植不少于5000亩;建成不少于1000亩的核心示范基地1个,辐射带动省级魔芋产业示范园区1个,标准化种植的不少于6000亩。力争到“十三五”末,全县魔芋产业园区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。
(四)积极推广庭院化种植
发展庭院化种植、推广生态栽培模式是加快我县魔芋基地建设的一种有效措施。从今年起,在全县启动建设魔芋庭院化种植“5521工程”, 充分利用农户的房前屋后、田边地角、坡上坎下的林荫地和阴坡田,积极推广魔芋生态栽培模式,力争发展5万农户、每户种植魔芋5分地、每年增收2000元、全县芋农增收1亿元。力争到“十三五”末全县发展魔芋庭院化种植重点村100个。各镇要结合实际,选择发展基础好的区域先行试点,稳步推进。要在种芋调运、技术服务、信贷扶持等关键环节予以帮助和支持。要大力发展魔芋专业合作社,发挥合作社桥梁和纽带作用,密切种植户与龙头企业、产业园区的联系,加快建立利益共享、风险共担利益联结机制,促进魔芋庭院化种植快速发展。
二、龙头企业建设
(一)培育壮大龙头企业
要把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加大政策、资金、技术扶持力度,打破行业、部门分割和地域界限,协调各方力量,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。县上将集中力量重点抓好省级和市级魔芋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,同时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争创省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,各镇要根据产业布局加快培育龙头企业,积极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、入股合作等形式扩大规模、做大做强。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倾斜扶持力度,完善扶持政策,帮助企业做优做强。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积极引进实力雄厚、技术领先的魔芋加工龙头企业,扶优扶强。以旬阳县健兴魔芋食品有限公司、旬阳县飞跃工贸有限公司为龙头,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加大扶持力度,提升魔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。
(二)加快完善加工体系
鼓励扶持龙头企业、合作社、种植大户引进自动化魔芋角加工设备和技术,在魔芋生产基地就地开展初级加工。按照每2000亩魔芋种植基地配备一个初级加工厂,力争到“十三五”末,全县建设年加工鲜芋2000吨以上的初级加工厂10个。要坚决取缔土法烘烤加工,切实提高芋角(片)、粗粉质量,减少二氧化硫含量。在继续巩固和提高精粉、微粉等传统产品加工的基础上,要将魔芋制品精深加工作为魔芋产业化开发的重点,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先进生产加工工艺和设备,改进魔芋配方和包装,积极开发魔芋新产品。鼓励企业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,将魔芋产品开发延伸到医药、工业原料等领域,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。
(三)全力打造生态富硒品牌
要按照“标准化生产、规范化管理、品牌化营销、全方位推介”的要求,打造“生态富硒魔芋”特色品牌,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。要着力提高产品质量,加快制定魔芋生产、加工等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体系,完善魔芋生产投入品监管制度,支持魔芋基地开展“三品”认证,鼓励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、有机食品认证、HACCP质量安全体系认证等。对创建名优品牌的企业,要在项目捆绑、贷款贴息、融资担保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;对获得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认定的驰名商标、著名商标、知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企业,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扶持。
三、服务体系建设
(一)加快壮大科研服务体系
要加快建立科技创新体系,魔芋加工企业及合作社可以引进人才建设民营魔芋研究机构,县农技中心要承担起魔芋科研、技术推广责任,加强与中国魔芋协会及省、市农业院校和科技推广部门合作,利用安康魔芋产业发展协会这个平台,集中解决良种繁育、病虫防治、生产加工、产品研发等重大技术难题,提高科技创新对魔芋产业发展的支撑。鼓励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,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,积极开展新品种、新技术的试验、示范和研发。要加快建立县、镇、村三级魔芋技术推广服务体系,重点镇要配备魔芋技术专干,重点村和园区基地要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,推行定点包抓服务。要建立健全专家团队,围绕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,开展技术集成和配套服务,努力提高科技含量。以“阳光工程”和“职业农民培育”为切入点,积极开展魔芋种植、加工、销售等技能培训,努力提高魔芋从业人员生产、加工技术水平。
(二)加快完善质量监管体系
按照统一发展规划、统一种植技术、统一加工标准、统一营销品牌的要求,提升我县魔芋产业标准化、规范化程度。积极开展“无公害、绿色、有机”农产品认证,加强魔芋产品质量全程监管,提高检验检测手段和能力,加快建立“源头可追溯、过程可监控、流向可追踪、信息可查询、责任可追究”制度,着力推进魔芋种植基地的GAP、加工GMP和营销SOP标准化体系认证工作,全面提高魔芋产品质量安全水平
四、保障机制建设
(一)加强组织领导
县政府成立旬阳县魔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,由县委、县政府分管领导任正、副组长,县政府办、发改、科技、经贸、财政、国土、水利、农业、林业、扶贫、招商、工商、农商银行等部门有关负责人为成员,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,主要负责全县魔芋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、组织协调、检查考核等工作。各镇要成立相应机构,夯实工作责任,落实工作任务,健全工作机制,共同推进魔芋产业跨越式发展。
(二)科学规划布局
要科学编制魔芋产业发展规划,按照区域化布局、板块化推进、规模化发展、标准化种植、一体化经营的思路,以构建优质、高产、高效、生态、安全的魔芋产业区域为核心,以提高魔芋产业综合竞争能力为目标,科学规划魔芋产业发展体系,引领全县魔芋产业科学、有序、健康发展。
(三)加大扶持力度
加快完善产业扶持政策,积极整合支农项目,努力扩大融资渠道,强化魔芋产业扶持措施。加大中省市支农资金争取力度,整合发改、财政、农业、林业、水利、扶贫开发和科技等项目资源,重点支持魔芋良种繁育、基地建设、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发展。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金融产品,提高魔芋重点建设环节的融资能力。争取和利用西南山区发展魔芋产业基金,积极扩大财信担保范围,探索建立魔芋产业联盟信贷担保模式,加快建立多渠道、多层次支持魔芋产业的信贷担保体系。由县农业局牵头,相关部门配合研究制定魔芋产业建设奖补办法,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,扶持魔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。通过各级项目扶持,努力形成政府投入为导向,龙头企业、合作社、种植大户为主体,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魔芋产业建设投入机制,促进魔芋产业做大做强。
(四)培育经营主体
按照规划先行、产业配套、龙头引领、政策支持、服务跟进的要求,落实扶持政策,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,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、专业合作社、种植大户等市场主体,推进规模经营,实施绿色标准,加快功能聚合,建设魔芋产业园区,争创省、市级魔芋示范园区建设支持。加强魔芋产业职业农民培育工作,将魔芋产业作为职业农民培育的重点产业,着力培育一批懂技术、会经营、善管理的职业芋农,专门从事魔芋生产经营,促进芋农向专业化、职业化方向发展。
(五)强化考核奖惩
各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魔芋产业发展,建立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,努力形成县、镇领导抓点、部门帮扶、干部包抓的目标责任制。县农业部门要加强指导考核,实行季度通报、半年督查、年终考核的工作推进机制,对成效显著的镇予以表彰,对任务完成差的镇进行通报批评,落实绩效奖惩。